集团在《湖南日报》发表文章《加快发展磁浮新质生产力 引领湖南轨道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1
加快发展磁浮新质生产力引领湖南轨道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801084556.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湖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再出发。湖南轨道集团坚决扛起主体责任,锚定端牢磁悬浮产业饭碗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抢占发展先机、赢得战略主动,引领推动湖南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以新理念指引新发展,磁浮交通产业具备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典型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分析历史脉络、产业现状、发展形势,磁浮交通产业具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典型特征。

  呈现持续创新的发展趋势。磁浮技术核心在于电磁力控制,本质是用电磁力替代机械力传导,从而带来高速度、高精度、智能、节能、柔性等一系列优势,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工业传输方式与新一代能源动力装备。磁浮交通作为新型轨道交通制式,主要由磁浮列车、线路轨道、牵引供电和运行控制四大系统组成,已发展出快速、高速(超高速)等多种技术路线,是中美日韩德等国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我国是全球涉及磁浮技术领域最广的国家,深度参与全速度谱系磁浮技术研究。全球建成的7条磁浮线中,我国占4条(广东清远线尚未正式运营),其中湖南占2条(长沙机场、凤凰)。

  契合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600千米/时速度级的高速磁浮适用于国家长大干线,填补铁路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构建大城市群(圈)之间的高速通道;200千米/时以下的快速磁浮线路适应能力强、综合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城区、郊区、城际、景区等多种场景,有利于构建大城市群(圈)辐射周边三四线城市的短程、低运量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在京津冀协调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

  有利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磁浮列车运行不与轨道接触,噪声、排放、损耗、震动等指标均优于轮轨制式,乘用体验更好,舒适度更高。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磁浮交通低损耗、长寿命等优势将进一步放大,相关衍生技术和产品也将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促进多个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为高水平开放提供新动能。当前,湖南是全国唯一掌握快速磁浮交通装备全套技术的省份和重要磁浮装备供应基地,快速磁浮10大核心系统都实现装备生产完全自主化,省内配套率超过80%,已经具备构建优势产业集群的条件。通过做大做强磁浮交通产业,能够带动电磁、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发展,丰富完善“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湖南先进制造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助力构建共建共享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充分发挥磁浮交通选线灵活、绿色低碳等比较优势,不断开发更多应用场景,推动磁浮交通与公路、铁路、航空融合互促,建设安全可靠、便捷高效、有包容性、有韧性、可持续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交通强国“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坚持系统思维,全面把握磁浮交通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质、产业结构承载和功能取向,搭建更优质、更高效的新质生产力系统,推动轨道交通产业朝着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方向转化。

  把握好新型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新型劳动者方面,着力培养一批战略型管理者、领军型科学家、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应用工程师、高水平技术工人队伍等磁浮领域劳动者。在新型劳动工具方面,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孕育更智能、高效、低碳、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大幅提升磁浮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的效率。在新型劳动对象方面,从对传统物质资料的加工利用跃升至对超导材料、电磁能、大数据的加工利用,推动传统轨道交通产业随之跃升为以快速磁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高速超高速磁浮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等。

  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承载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现有磁浮交通产业链、供应链改造升级,破解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等瓶颈。着力提升产业链集成度、应用场景适配度,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溢出效应强、关联度广的新兴产业。对高速、超高速磁浮等方向进行适度超前布局,提升磁浮交通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包容性。

  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聚焦生产能力提升,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赋能磁浮产业,引导各类企业和机构参与重大创新,打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聚焦生产效率改善,突出政策引导,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新型生产要素供给,不断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聚焦发展质量提升,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满足和创造新需求,提供更高品质、更高性能、更高效率、更具可靠性的磁浮交通产品与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新期待。

  把握自身定位,充分彰显湖南轨道交通产业“链主”担当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围绕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把磁浮交通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打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湖南样本”。

  以大战略牵引大产业发展。打造“湖南磁浮”品牌。加快推进思想观念、治理体系、工作能力“三个现代化”,旗帜鲜明树立长期靠磁浮吃饭的理念,把打造“湖南磁浮”品牌作为集团中长期发展战略,纳入“一体两翼”布局,推动“融、投、建、营、研”全产业链发展。完善线网规划布局。深度参与全省磁浮交通产业发展、交通线网布局等规划编制,谋划好“十五五”磁浮交通项目,有序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城际、景区等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磁浮替代”。截至目前,全省快速磁浮项目规划研究可实施项目为13条,总里程460公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做大磁浮交通产业市场“蛋糕”。重点推进张家界、岳阳等磁浮交通项目,集中力量加快前期工作,创新项目实施模式,促进各类资本协同参与,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构建完善磁浮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四个体系”: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体系。梳理“卡脖子”技术清单,围绕车轨桥一体化、磁浮列车测速定位和运行调试、磁浮牵引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坚,系统掌握快速磁浮成套技术,全力降低磁浮交通产业全寿命技术成本,有效提升磁浮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密切对接国防科大、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研资源,用好磁浮技术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努力争取一批国家级技术平台项目落地。建设好凤凰磁浮示范线实验基地,组织省内相关科研院所、研发单位共同参与各类新技术验证,推动快速磁浮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做实做强湖南轨道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完善集团科技创新保障、考核、激励等制度办法,积极引进领军型科研人才,大力开展技术项目“揭榜挂帅”,注重培育一批“磁浮工匠”。行业标准规范体系。依托“交通强国”部省共建,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出台《快速磁浮交通设计暂行规定》企业标准,开展城际、市域市郊、旅游景区等不同类型地区磁浮交通项目技术标准编制研究,对沿海湿热地区、沙漠干燥地区等特殊环境气候磁浮项目进行实验测试,拓展磁浮交通项目应用场景,丰富标准体系内容。

  积极推进磁浮交通产业资源整合。加快促进抱团发展。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以资本为纽带整合铁路规划设计研究资源,推动成立湖南磁浮交通产业协会。积极争取国、省产业支持政策,围绕创新平台建设、原创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优质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发展、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金融和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加强保障。加快实施“降本增效”。加强产业链企业统筹协调,积极对接在湘金融资源,引导各企业既参与市场竞争又做到利益共享,围绕“降本增效”分工合作、共同发力、共享成果,推动磁浮项目建设成本持续下降,建好磁浮交通示范线,提升湖南磁浮交通整体竞争力。加快推动“出湘出海”。坚持“跳出湖南看磁浮”,研究制订“湖南磁浮”出湘、出海计划。借助中车、中交、中铁等“央字头”企业及大型骨干上市公司的优质海外市场资源,对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推广营销。与张家界、郴州、岳阳等地签订框架协议,对山岳型景区加强项目推广,不断拓展新型轨道交通的“蓝海”市场。

  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实施技术储备。在稳步发展快速磁浮同时,着眼抢占新赛道、塑造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围绕600千米/时速度级高速磁浮交通开展部分技术实验和验证,在磁悬浮控制系统及相关技术标准方面进行技术积累。做好产业链长远布局。加强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合作,争取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逐步开展高速、超高速磁浮牵引系统、供电系统、信号供应系统、车轨系统等关键技术集成、运用验证和应用示范,促进我省企业在未来高速磁浮交通发展中不掉队、有话语权、能分享红利。参与试验线建设。协同兄弟省市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参与试验线应用项目。

  (首发于2024年8月1日《湖南日报》第三版)   


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1430000344686536Q 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24531号-1